▲昨天一共騎了210公里,今天準備從恆春半島前往台東,又是100多公里的路程。
▲上路前把自己包得緊緊的,畢竟南台灣的太陽,在連續數個小時的日照下,可不是開玩笑的。
▲沿著台9線南迴公路,從這裡開始進入台東。
▲大約9點半,再半路上找了家看起來頗有人氣的便利商店吃早餐。由於從屏東翻山越嶺,這裡是抵達台東後第一個休息站,聚集了許多重機愛好者,甚至旁邊有大型停車場,供乘坐遊覽車的旅客下車休息補給。
▲有那麼一點衝動,想走岔路前往南田,看看名聞遐邇的古道。台東南田是阿塱壹古道的北端,與南端屏東旭海之間,是台26線最後一段尚未接起來的環島公路系統。
站在運輸發展的角度來看,環島公路聽起來是很浪漫的建設,但是此舉卻將嚴重破壞當地生態,開發目的又是為了運送核廢料之用,實在想不出有什麼值得支持的地方。每每投身大自然中,總是覺得人類啊,還是別太自高自義,我們常常舉著「發展」的大纛,恣意透支環境的承受度,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
▲經過長老教會的88水災台東重建關懷站,去年11月曾經跟同事到這裡來看看,也被招待進重建站喝飲料,這回旅途中再次經過,感覺很懷念,希望重建工作能順利進行。
用個粗糙的分類,慈濟的組織是「救急不救窮」,因此每當發生大災害,穿著制服的師兄師姊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急難伸出援手;長老教會的方式,則傾向「救窮不救急」,儘管不一定是最早抵達現場(許多地方其實也是教會先到),但是包括921大地震、88水災在內,長老教會的重建站總是最後才離開,陪伴災民一步一步從跌倒中站起。有時鎂光燈很快就熄滅了,只有教會的重建站,一直在那裡。
每次談到這個,我總是要重複一次,為什麼我們從電視上看得到慈濟,卻鮮少看到教會?一切的原因都是錢,你願不願意拿錢給媒體做置入性行銷。
▲來到右轉鹿野鄉、左邊延平鄉,往回走則是卑南鄉的岔路口。這裡是紅葉少棒隊的根據地,地標一定要照一下。
▲鹿鳴吊橋建於1960年,全長約100公尺。這座橋是由日本建築師所設計的,也是舊台9線重要的一部分,直到1983年的台9線改建工程中,為了將道路截彎取直,在附近不到2公里遠的地方,新蓋了今天四線道的新鹿鳴橋,取代了這座吊橋。不過吊橋迄今仍然是當地重要的交通要道,往內山的交通,還是常走這裡。
▲期待已久的跳躍照,這裡也沒放過。
▲通過以混凝土蓋好的新鹿鳴橋,就進入了鹿野鄉。
▲這段路程和鐵路作伴,時而可以與火車並肩。
▲雖然鹿野是本日主要行程,中午還是要先往北騎到關山,都來到這兒了,關山便當怎麼能錯過!
▲正宗關山米才是便當的重點,配菜真的只是拿來配飯的菜。
▲巧遇環島之星進站,來趟火車之旅似乎也蠻吸引人的。
▲小五爸在關山長大,這裡也在小時的回憶中佔有一席之地,關山教會改建過,已經不是原來印象中的樣子了。
▲中山路往前走,小五的老家就在民宿旁,不過人去樓空,如今已改建,只剩下回憶了。
▲從關山回鹿野,看到這個地標,就知道鹿野到了。
▲接著,就要開始玩遍鹿野鄉了~
▲鹿野高台上正好有架飛行傘準備出發,經過了數次起傘失敗後,在教練及友人幫忙下,終於順利起飛。能夠看到整個過程,也是蠻幸運的!
▲鹿野高台後方的滑草場,也作為飛行傘的體驗區與練習場使用。大片烏雲襲來,本來以為免不了一陣午後雷陣雨,所幸天空最後忍住了淚水。
▲嘿唷!
▲Yeah!
▲天然水果手作冰棒「春一枝」,來到鹿野,就要品嚐這一味;春一枝不僅是天然無毒水果,更是友善農民的選擇。雖然在路上錯過了工廠,遊客中心中也吃得到喔!
▲龍田綠色隧道,這裡不只漂亮,連空氣都好得沒話說。
▲綠色隧道旁的飛行傘降落場,5公頃大的草皮,做什麼都很適合,拍照更是好得不得了。
▲浮起來了!
▲Jump!
▲跳躍吧!時空少女~
▲還沒完,換我跳!
▲再高一點~~
▲碰到天空了!
▲跳完了,喘一下~
▲本來是訂雙人房,民宿只剩下四人房,於是就直接升級了。
▲晚餐在永安社區活動中心解決,餐點中規中矩,可惜來得晚,沒吃到招牌的放山雞。
▲晚上從民宿拿了8折券,去泡個溫泉,喝杯溫泉綠茶,洗滌一整天的疲累。
▲綠茶溫暖,晚風涼爽,啊~幸福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