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裝潢平面圖

1.租屋派買了間房子

成家迄今3年,這個「家」字代表的是兩個人之間無形的關係,而不是外在的房屋建物。房屋建物於我一向不是個重要的事,一來也許與屢次搬家經驗有關,對於水泥建物,雖說不是沒有感情,但是知道終須一別,也就不會太過戀棧。二來自己不做房產投資,在人生規劃中,始終沒有買房子這件事。

說到買房子,一般人可以粗略分成兩種類別,「購屋派」與「租屋派」。購屋派認為有土斯有財,擁有一間可以遮風避雨的堡壘,能讓人專心於事業上打拚。更實際的考量是「租不如買」的觀念,一樣是每個月付一筆錢,付的是租金,房子再過100年也不是你的;付的是房貸,20年後就有自己的房子。更不用說這也是個可以轉手的投資,有機會的話,趁早買房。

租屋派則奉行不一樣的生活價值觀,通常喜好自由,容易接受變動。而買不如租的想法也有幾番道理,一旦背上貸款,整個人在地理位置上就被綁住了,通常每個月的租金會比貸款的費用要低,留下更多的現金才有辦法創造未來更大的財富。20年後,購屋派買到了一間20年老厝,可能需要再花一筆不小的費用重新整修;而租屋派則可以不斷換住新房子,在建築結構、工法、理論、概念甚至裝潢家具都會隨著時代進步的狀況下,租屋派不僅沒有房屋維修成本,還可以藉由搬家,不斷享受更新、更好的居住品質。

不是哪一派才是對的,只是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但純粹就經濟面向上考量,到底是「買不如租」還是「租不如買」的比較上,通常會以20年總價做為分界。也就是說,如果租金連續繳20年的金額大於房價,則買房比較划算;相反的,如果20年租金仍低於房價,租屋可能會是比較經濟的選擇。

台灣的房價除以人均,在各國中是排名極高的,通常20年租金是換不到相同品質的房子,因此我個人傾向目前的狀況下,台灣的房子是買不如租。不僅是租屋比較划算,就算是買屋,目前也是高點。至於為什麼看衰房價,大概得另闢一篇文章才說得完。

講這麼多,只有一個重點要交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苦衷,與必須妥協的事,身為租屋派的我,因為一些奇怪的原因,被動的買了一間20年左右的電梯大廈,含車位、公設在內,總建坪約60坪,其中公設比約25%。

買房子是件長期而耗時、耗心、耗力的工作,這一年半載下來,著實耗去了不少體力與精神,買了房子後,還要貸款開始耗去存款。我沒有一些人買房後那種「終於有了自己的家」的踏實感受,不過對於即將在這個房子裡生活,還是有一些期待,希望透過裝潢,讓房子更好住一點。

2.自助派找了設計師

跟我比較熟識的人知道,從小就愛組裝模型、拆裝電器的我,一度覺得自己是個工科料,後來雖然走向偽文青一途,但是生活中可以DIY的事,通常不假手他人,據說處女座會有的龜毛、神經質,在我身上也可以從各個面向中察覺。

講得坦白一點,就是對事物有控制欲,而且控制欲還很強。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總是會做許多研究,才會下手,以致於老是當親朋好友間的「好人」,常常人家要買個什麼東西,做不了決定,第一時間都來找我幫忙。

買了房子自然需要裝潢,裝潢這件事牽涉的面向極廣,泥作、木作、水電、家具、家電……不一而足,空間設計還要考慮採光、風向、動線、材質、工法、使用習慣……等要求,並融合出「整體性」。神經質的我自然逛遍各大討論區、部落格,也買了幾本相關書籍做功課,甚至自己畫起設計圖,規劃想像中的新家模樣。

重視CP值、獨特性的我,自然也想自己設計新家,雖然分別找泥作、木作或水電工班太過麻煩,至少也可以找個統包負責,按著我的需要來施作。這樣的方式可以節約有限的預算,把金額更大部分投入在裝潢的內容上,而不是進到邪惡的設計師口袋裡。

說這麼多,只有一個結論要分享,在諸多考慮之下,我還是跌破小五的眼鏡,決定找合拍的設計師來協助。坊間的設計師良莠不齊,設計費與監工費又是另一個負擔,但是有幾個比較大的因素是聘請(優質)設計師的好處:a.整體性、b.新資訊、c.實做經驗。

首先是整體性,對於每個空間要做什麼事,想做成什麼樣子,我雖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同空間彼此連結的整體性,或說是對空間「全景」的描繪,則是我比較缺乏的,偏偏我認為空間設計最需要的,就是「全景能力」。每個人對部分個別空間都有可能想出很優秀的方案,但要整個房子在同一種一致的風格上,完成一致高水準的配置,我覺得是十分困難的。空間之間的延伸與連接也是,通常越是分別思考個別空間的機能與擺設,就越難以整體的角度去鋪陳設計。

其次,設計師們擁有更新的資訊、了解更多樣的工法選擇,也擁有更好的人脈關係。一般業主想要某種「內容」,通常就只會(也只能)按照所得到的既有資訊加以施作;設計師則不同,在相同的需求上,可以擁有更多種的選擇,甚至提醒業主這個「內容」可能會造成的缺點。或者提供其他符合需求的可能性,而這些業主沒有想到的「可能性」,也是設計師的價值所在。許多看起來漂亮、吸引人的設計方式,也許隱藏著自己難以接受的缺陷,有設計師能夠提供意見,則能一定程度降低這些問題。

擁有實做經驗也是請設計師協助的優勢,這個經驗讓設計師在規劃設計圖時能以更「合理」的方式進行,一方面由於對物料價格的掌握,可以協助控制預算;另一方面也能在發揮創意的同時,兼顧施工的難易與方便。有時候硬是請工班做不擅長的事,後悔的往往是自己。這不是說工班不需「要求」,正好相反,通常與工班長期合作的設計師,會知道該工班擅長的部分,可以確保不同工班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做出最佳表現。雖然實務上,這樣寫是有點理想化就是了。

3.不確定中摸索前進

寧可租屋的我卻不得不買了間房子的事,由於理由涉及隱私,我沒有打算多講。不過關於裝潢,這篇只是一個起點,我和小五將與一對和我們同樣結婚約3年的設計師夫婦共同努力,試著在有限的裝潢預算中,完成我們的新家。相關的室內設計連載,希望能在欠了很久的遊記之間,慢慢寫出來囉!

arrow
arrow

    YiL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