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的表現良好(?),端午連假小五決定獨自帶著Boaz與Haru回台北省親,讓我一個人有三天假期可用。我拿了張紙把這三天該做的事通通列出來,一共10多項,接著把它丟到一旁,決定先花兩天到墾丁去,最後一天再來完成表上的工作。
石門古戰場是牡丹社事件的地點,原住民、琉球王國、清國、日本帝國四方在牡丹社事件中交織,而影響了台灣(與沖繩)的命運。
這裡有一條不算長的步道,走上去後可以看到一個面目全非的紀念碑,紀念碑說來也是殖民政權更迭的一個縮影,原先是日本紀念領台40年而設的紀念碑,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改過一次碑文,2016年再把碑文拆除,如今有碑無文。
左邊還有一塊黑化的忠魂碑,原本是日人作為紀念牡丹社事件中陣亡將士的地標,如今只剩下底座。
石門山步道前有個拱門,並立了一塊簡介牡丹社事件的石碑,步道入口以排灣族的百步蛇裝飾。
一旁有個突兀,但小巧可愛的山神祠,看起來是平地人的玩意兒,不知有什麼來歷。
沿著石門山步道拾級而上,很快就能到達旁邊由廢棄軍營改造而成的石門古戰場旅遊資訊站,裡面有許多關於牡丹社事件的解說,我參觀時空無一人,但這裡大概也習慣這樣的氣氛了,我打開一個號稱10分鐘後會自動關閉的開關,電燈與電扇就開始運轉了起來,讓我一個人在裡頭漫步觀賞。然而即便是一個人在裡頭,也是需要和許多山林裡的小生物和平相處。
我沒有繼續往上爬石門山,而是驅車前往Cacevakan石板屋遺址。這個遺址不在計畫內,而是途中看到路標,索性就當作一個目的地去看看。一個人獨行的好處就是這樣,石門古戰場原本也不在計畫內,開車經過了就停下來,要留多久都隨己意。
入口處整理得十分整齊,讓人期待接下來的步道。Cacevakan石板屋是排灣族巴利澤利敖群(paliljaliljau)的舊部落,牡丹社事件中與日軍激戰的高士佛社、牡丹社,均是巴利澤利敖群。
Cacevakan意思是「切割石板之處」。從指示牌來看,步道路線是一個環形,可以從左邊繞,也可以從右邊繞,不論哪一邊,上到石板屋的位置大約都是30分鐘,來回約1小時。
既然都來了,那就走吧。當時沒想到,這趟山路竟是旅行中最驚險的一段路。一來上午九點出門,到石板屋停車場時已經大約四小時沒有喝過一口水,二來步道走到一半,路完全消失,草長及腰,甚至高過全身,感覺許久沒有人煙。
如果只是這樣倒也還好,但我一身七分褲與排水鞋的海灘裝扮,根本不應該走到這種場景中。不僅草割腳,我也擔心山裡的青竹絲等蛇類會對我不客氣,有時還需手腳並用往上爬,一時有種進退不得的感覺。
禍不單行,就在我硬著頭皮繼續往前的同時,樹上一群野生彌猴紛紛對著我叫囂,彷彿這裡不是我這個外人可以進入的。一方面我幾乎看不到步道的路,可能會遭蛇咬或摔下山,另一方面彌猴不曉得會不會攻擊我這外來客,但是往前進跟向後退基本上一樣危險的情況下,我還是不顧風險往上爬。
石板屋是一個聚落遺跡,進入這裡必須保持莊重敬畏的心,入口處還有之前進入者所留下的米酒、檳榔等供品。
而我呢,30分鐘路程好不容易氣喘吁吁抵達聚落入口,便開始乾嘔,那是一種在膽顫心驚中前行,岔了氣又缺水的不適。我想祖靈會看在我有決心上來踏查,而原諒我的不禮貌。
聚落一共有22座石板家屋,每座約50平方公尺,而頭目一家的面積約有100平方公尺,聚落本身是長型的社區,可以沿著周圍繞過一圈,但我大概走了一半就沒力氣往前了。
離開時我走環形步道的另一頭,由於是下坡,加上緊張而越走越快,印象中不到20分鐘就回到停車場。但是中途不僅沒有路,甚至還有直徑大約100公分大的蜘蛛網將眼前唯一可以經過的空間圍住,需要想辦法破壞蛛網才能繼續前行。
平安回到入口,內心蠻激動的,這是一個難得的旅程,如果不是一個人前來,大概也不可能真的走上一趟。感謝祖靈庇佑,讓我對恆春半島有更深刻的認識。
其實從家裡出發,導航的第一個目的地是高士神社,沿路多繞了幾個地方,到了神社都已經下午2點了。順帶一提,還是滴水未進。
經過了上午的幾個行程,再來到神社,心情很複雜。如果要對前面幾小時的見聞下個標題,大概會是「排灣祖靈與日本軍魂之戰」,但高士神社又為歷史帶來另一段故事。
高士神社位於高士社區,高士社區其實就是排灣族高士佛社一帶,神社建於日治時期昭和14年,二次世界大戰時,有許多原住民擔任日本兵,就是過去課本中寫到的高砂義勇隊。役男在參戰前,會與家人互相約定,「若不幸戰死,我們就在神社相見!」因此高士神社承載著日治時期的族人信仰與思念。
戰後政府更迭,神社也被荒廢,只剩下機石底座等遺跡。2011年日本311地震後,神奈川縣神職人員佐藤健一為回饋台灣的賑災捐款,出資300萬日元贈送木造神社,將日治時期的高士神社復原。神社2015年舉行招魂牽座祭,同時採用日本神道與排灣族傳統儀式,由長老教會牧師祈禱,並成立高士佛神社管理委員會,由佐藤健一擔任高士神社宮司,祭儀則採用傳統排灣族部落的儀式。
隔年,佐藤健一再以檜木製作寬4公尺、高3.5公尺的大鳥居,而這個能夠面海望山的鳥居,則成了今天高士神社的最美的畫面。
離開高士神社,6個小時滴水未進還爬山流了滿身汗的我還有一個行程要走,「高砂族教育發祥之地碑」是紀念明治29年(1896)9月10日,日人於此地設學「恆春國語傳習所豬朥束分教場」,而後改設「滿州公學校」,是謂日人對原住民教育的起源。此碑於昭和14年(1939)立碑紀念,用以彰顯重視原住民的教育。1999年滿州鄉公所增設了涼亭,以供路人休憩。
殖民時期的日語、日式教育其實今天來看,是一件很尷尬的事,作為這樣先驅的一個紀念碑,更是令人五味雜陳,但這就是歷史的一部份,在這塊土地上所發生過的事,記起來,總比遺忘來得有意義。
在入住背包旅店前,先順路買了一大罐運動飲料喝光光。
這個晚上準備擠在6人房的一個床位,我是最早到的,可以先選位置。這和過去在日本住過的膠囊旅店來比,陽春了不少,但是基本上該有的電燈、插座一項不缺,作為獨自窩一晚的床位,倒也沒必要講究什麼。
此時下午近五點,我準備吃中餐,當然晚餐也就順便解決。來到妙妙廚房,先向櫃臺表明自己隔天向阿水衝浪預約,接著找了角落的位置坐下來休息,慢慢消化這一整天的收穫。
正當我準備品嚐咖哩豬排飯的同時,其他食客正忙著跟在店內工作的小嫻合照。陽光、沙灘、暖風、餐廳、遊客,帶我回到了墾丁的海邊,也讓我重新沈浸在度假的情緒裡。
上午九點離開家後,雖然公路上偶有塞車,但幾個景點除了神社另有兩組旅客,其他地方除了我以外一個人都沒有。恆春半島的豐富山線旅程,實在值得喜歡遠離人群的旅客一遊,也會是我珍貴的回憶,前提是水壺不能忘了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