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01

▲前一晚住蒙特內哥羅首都波德戈里察,飯店在河邊,環境很好,不過設施略顯老舊,有許多房間不是電視故障就是冷氣故障,花了好一番功夫才搞定。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02

▲繼續南行,碰上了上學的學生。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03

▲我不太確定這幾張相片是在蒙特內哥羅境內拍的,還是進入了阿爾巴尼亞?不過這趟旅程從斯洛維尼亞開始,一路經過克羅埃西亞、蒙特內哥羅再到阿爾巴尼亞,是一個從富裕逐漸走向貧窮的旅程,從窗邊的景色就看得出來。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04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05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06

▲進入阿爾巴尼亞後,第一站是山城克魯亞(Krujë),準備來認識一下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Skanderbeg)。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07

▲沿路雕像可看到許多斯坎德培騎馬的英姿。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08

▲克魯亞山城從這個角度看,就可以發現城堡位於山上。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09

▲在舊城廢墟上,蓋了一座新的城堡,並作為斯坎德培紀念館。

通往紀念館的路上,兩旁都是一些充滿異國風情的雜貨鋪。我在這個市集上匆匆花了0.4歐元買了面值40列克的郵票,將前一天於蒙特內哥羅寫好的明信片寄出。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10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11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12

▲只有我覺得那把敲敲打打過的Tuba很幽默嗎?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13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14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15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16

▲各式手工蕾絲桌布也是這裡的特色。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17

▲好多適合拿來做裝飾的樂器……。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18

▲緩步上山,最上方等著我們的是斯坎德培紀念館,也是今日重新建立的克魯亞山城。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19

▲從紀念館往下望,還能看到古城遺跡。

天氣很熱,山丘上大概有攝氏35度,整趟旅程就從9度的斯洛維尼亞洞穴,一直向著赤道方向前進,最後一天了,這麼熱也是可以理解的XD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20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21

▲阿爾巴尼亞的國旗為一隻黑色的雙頭雄鷹,這個記號沿襲自15世紀抵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入侵的領袖斯坎德培的標誌。

作為民族英雄,阿爾巴尼亞各地都有斯坎德培頭戴山羌盔、手拿長刀、腳騎戰馬的雕像。

斯坎德培1403年出生於一個貴族領主家庭,因為無力抵抗鄂圖曼土耳其,小時候就送至帝國作為交換人質,他在那裡被迫皈依伊斯蘭教,接受軍事訓練透過幾次戰功成為鄂圖曼的將領,其戰功甚至拿來與亞歷山大相提並論,被尊稱為「阿爾巴尼亞的亞歷山大」,也就是日後他常用的「斯坎德培」名稱的由來。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22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23

▲然而斯坎德培沒有忘記自己的出身,縱使他貴為鄂圖曼帝國將軍,仍然與匈牙利、威尼斯、拉古薩(今克羅埃西亞南部)等基督教國家暗中聯繫,1443年結合匈牙利的進攻發動叛變,公開放棄伊斯蘭教信仰,皈依天主教,藏身阿爾巴尼亞山區以克魯亞城為根據地,與鄂圖曼帝國周旋25年。

根據記載,在對抗鄂圖曼的25場游擊戰中,斯坎德培成功擊敗對手24次,直到死後,鄂圖曼才攻克克魯亞,重新佔領阿爾巴尼亞。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24

▲斯坎德培最為人稱道的,是他以8000士兵破鄂圖曼10萬大軍的戰事,成功阻止鄂圖曼土耳其向中歐擴張的野心。

即便無情的歷史告訴我們,反抗的光芒最終熄滅了,但斯坎德培抵禦鄂圖曼土耳其的事蹟,這段不屈服外侮的過去,仍然成為今日阿爾巴尼亞人的光榮。

因此現在的克魯亞在古城的遺跡上建了一座新的城堡作為斯坎德培紀念館,不斷向民眾與遊客訴說自己的驕傲。

紀念館不僅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也成為阿爾巴尼亞人一生必定一遊的聖地。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25

▲斯坎德培的辦公桌。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26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27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28

▲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在克魯亞南方不遠處,有一種從深山中回到都市的感覺;圖為「台灣噴泉」,看下去就知道是什麼意思。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29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30

▲這不是肯德基。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31

▲阿爾巴尼亞在20世紀經過許多戰亂,公園一角設立了一個裝置藝術「Postbllok」(Checkpoint),這是為了讓後世了解阿爾巴尼亞在共產專政下所受的痛苦。

「檢查站」由三個元素組成,前方的掩體、後方象徵監獄的混凝土支架,以及旁邊象徵隔離,由柏林送給地拉那的柏林圍牆。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32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33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34

▲資源回收桶。

我一定要藉機講一下,設置各種資源回收桶的立意良好,但是全世界各國在設置相關設施時,為什麼都假設每一種回收物品的體積大小、累積速度會是差不多的呢?以致於各種回收桶的大小都一樣,雖然開口略有不同,但是還是很容易看到某個桶子塞滿了,其他的空蕩蕩。

這就是做事情作一半,途中的塑膠回收桶很明顯要加大;廚餘、紙類的回收桶看起來可以縮小一點,這樣才能善用整個設施。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35

▲阿爾巴尼亞總統府。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36

▲地拉那理工大學。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37

▲國家考古博物館。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38

▲理工大學正門與考古博物館圍繞在一個廣場的南邊與東邊,北邊是大道,西邊則有一所藝術大學。

這個廣場稱為德蕾莎修女廣場,也立了一座雕像。德蕾莎是出生於外國的阿爾巴尼亞人,81歲時第一次回到阿爾巴尼亞,在地拉那重新恢復一間共產專政時期被改為戲院的主教座堂,並開設三間會院。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39

▲廣場旁自然少不了德蕾莎修女像。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40

▲一座特殊的金字塔形建築吸引了我的目光。,這是共產時期的獨裁者霍查(Enver Hoxha)的女兒與女婿所設計,原先作為霍查紀念館的特殊建築,也因此是當地共產主義的象徵。

後來霍查垮台,這棟建築物一度改為會議中心、展覽場,2000年象徵性的在金字塔前設立了一座和平鐘,但是不論是金字塔或和平鐘,都沒能因此獲得重生,反而逐漸荒廢,布滿塗鴉。如今,這座表徵著過去共產政權的金字塔正面臨了保留或拆除的爭議。(這個命運是不是跟台北的某個地方很像!)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41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42

▲路上也可以看到類似藝術街區的地方,每個棚子裡有不同的文創小舖以及戶外表演。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45

▲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Tirana)也有一個斯坎德培廣場,除了有座斯坎德培的雕像外,圍繞廣場的歷史博物館、清真寺、歌劇院與市政廳,也說明了斯坎德培對整個國家的意義不凡。

而這裡,也才能窺視阿爾巴尼亞歷史變遷的面貌。國家歷史博物館上方有幅巨大的馬賽克壁畫,濃烈的共產主義風格,訴說著阿爾巴尼亞人在各個歷史時期抵抗入侵的英勇,也揭示了這個東歐最後一個放棄共產專制的國家,迄今仍在貧窮中掙扎。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43

▲恩森梅清真寺(Et'them Bey Mosque)建於1789年,歷時34年才完成,是地拉那挺過二次大戰的摧殘,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首都僅存的鄂圖曼帝國建築。

共產政權在1991年垮台後,阿爾巴尼亞才重拾宗教自由,國內穆斯林高達6成,是歐洲唯一一個穆斯林佔絕對多數的國家;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正教會大約佔了25%左右,首都裡也有一座巴爾幹半島第三大的正教會教堂。儘管如此,在這裡仍然很少感受到宗教氣息。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44

▲國家歷史博物館。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46

▲巴爾幹半島第三大的正教會教堂「Resurrection of Christ Orthodox Cathedral of Tirana」。

教堂圓頂32.2公尺、鐘樓則有46公尺高,人站在下方顯得非常渺小。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47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48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49

▲我們需要一個吃飯休息的地方,對台灣人來說,只有一個選擇:Taiwan Restaurant。

地拉那的中央公園裡,有一座「台灣廣場」,旁邊還有「台灣噴泉」,這是所有台灣遊客必訪的景點,遠在巴爾幹能看到「TAIWAN」一詞,不免讓人覺得開心。台灣廣場是公園內一棟複合式建築,以商店、飲食、娛樂吸引遊客,品質不差。但是它和台灣究竟有什麼關連,就眾說紛紜了。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50

▲吃完飯後,在台灣廣場對面的咖啡店喝涼。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51

▲多數未經證實的說法,是台灣曾捐款興建了公園內的「台灣噴泉」、也有旅遊書中提到噴泉形狀貌似台灣(雖然我看不出來)。

另一種獵奇的傳言則是指,阿爾巴尼亞過去接受中國資助,然而年輕人對同屬共產政權的中國反感,因此特別將這個約會、見面地點取名為台灣,象徵相約在民主之地見面。

2014巴爾幹-阿爾巴尼亞-52

▲這是巴爾幹半島12日的第11天,我們即將從地拉那國際機場離開。

最後一天在飛機上,我就省略了。感謝小五爸的贊助,我們回程在土耳其航空的「舒適艙」中,舒適的回味著這趟旅程。

arrow
arrow

    YiL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