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oaz兩歲

Boaz在即將滿兩歲時,多了一個弟弟。雖然已經有一個堂弟了,但這次多的是一個跟他搶媽媽的弟弟。他也從哥哥,變成了大哥。

前不久,小五和我才聊到,我們不是特別有父愛母愛的人,小孩生出來,與其談愛,不如說更是一種責任。而愛,是相處之後,才逐漸凝聚的結晶。特別是老二出生以後,我們重新經歷一次新生兒的照顧,更有這樣的體會。

所以一個家庭的樣貌,是互動的結果,愛在其中積累,最終聚合成一種稱之為親情的關係。這不只是我們觀察自己對待孩子的心情,也是我們觀察Boaz對待弟弟的結論。

Boaz深深知道自己的角色已經轉變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予取予求,相反的,常常在Haru哭時,會先一步請媽媽去抱弟弟,即便他自己很想要獨佔媽媽。有時候兩個弟弟都需要人手,他還會問:「另一個弟弟怎麼辦?」(līng-guā tsi̍t-ê tī-tī beh-án-tsuánn?)

Boaz兩歲-2

我覺得這是讓小孩擁有手足最大的欣慰之一,雖然免不了有互搶玩具的畫面,但是他們也會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著瞭解他人的需要,甚至將自己喜歡、想要的東西讓出來。Boaz就知道自己要主動拿玩具給哭泣的Haru,雖然Haru根本還不了解玩具的意義。期待長大以後,這幾個孩子更能懂得成為彼此的幫助與靠山。

小五說,最近看Boaz睡覺,都會覺得像是看到《老夫子》裡的大蕃薯。矮矮胖胖又肉肉的身材,帶去公園裡玩,看到其他人還會害羞得不敢動。很多事情會巴著我說:「毋敢」(m̄ kánn)。跑操場時,走沒多久就喊累(thiám-ah);抓握能力也不佳,遊戲器材玩到一半就怕得卡在上面(然後比他更小的小孩健步如飛的從他身旁通過),阿公也笑他真是隻「肉雞仔」。

我雖然對這些個別差異不以為意,但大致上可以看出他沒辦法成為社交型的孩子,就跟他老爸一樣。只是可以想像,未來要進幼稚園,大概得要折騰一陣子了。與此相反,雖然在外顯的行動上,Boaz顯得小心翼翼,但是在內在演繹的部分,他卻十分敏感,俗稱內心戲豐富。

Boaz兩歲-3

在外頭,Boaz時常駐足,保持著距離觀看那些他不甚了解的事物,許久,才會選擇是否嘗試去接近或模仿。他也時常很腹黑的,把自己想吃,直接要會被拒絕的東西拿給大人吃,巴望著大人能夠因此分他一點。

說Boaz內向,倒也有一些難以判斷。他並不羞於和人打招呼,有時甚至是熱情。我忘了Boaz什麼時候開始講話的,印象中並不早,大概到了1歲半左右才開始大爆發,他也喜歡唱歌,有時候他會在腦中冒出一些旋律,自顧自的就跟著唱,但是不一定會唱出口,常常是無意間看到他自言自語的嘴型,用心注意後才會發現原來是在唱歌。

在語言能力大爆發後,我們也觀察到他常常在晚上睡前自言自語,多數時候講些我們聽不懂的東西,偶爾聽懂了,才知道他原來在晚上睡覺前會回顧一整天做過什麼事、講過什麼話,或人家答應過他什麼事。那些呢喃就是他重複確認當天事件與隔天行程(譬如約好要帶他去哪裡玩)的紀錄。而我們也更確定,他真的是很多事都放在心裡的個性。

那種自我壓抑最直接的表現,在於午夜時分。兒科醫師的文章說,幼兒若是有陣子半夜會突然起來哭(hām-bîn),要留意是否日間有一些事件造成壓力。Boaz才不是偶爾半夜hām-bîn,是每晚都hām-bîn,幾無例外!有時候可以安撫一下繼續睡,有時候則需要起來喝點牛奶,他還會指定要喝多少。總而言之,就是個既淺眠又神經質,外加想很多卻放心裡的孩子。

我其實很能夠理解這樣的小孩,因為我自己就是。不僅從小就被貼上了個性神經質的標籤,還記得自己兒時半夜夢遊,曾費力爬到衣櫃上方與天花板中間的夾縫躲起來。我期待Boaz保有自己的心思細膩,但是學著將心事講出來。

「講出心事」對包含我在內的某些個性來說,並不容易,也許Boaz會像我一樣,要花個10幾、20年才能學到寬心是怎麼一回事,不過沒有關係,當那一天來臨,將會發現「想很多卻放下」,比「什麼都不想就放下」的人,生命要豐富得多。

Boaz兩歲-4

才剛發完Haru的滿月蛋糕,馬上就迎來了Boaz的兩歲生日。兩個小孩的個性看來是天差地遠,這也讓我實際體會,養育孩子根本沒什麼一套正確或最好的模式,面對不同個性的小孩,理所當然採用不同的方案。

方案也許有好有壞,但好壞也不盡然可以客觀評定;Boaz可能適合A方案,Haru用B方案可能就比A更好。這也許正是帶小孩的難處,面對不同個體,你既想傳達某些共通的價值,又得採取不同的方式,還得兼顧彼此的公平,完全就是一個不可能真的做好的任務。

不過在盡力傳達某些「屬於我們家的」價值(也允許孩子挑戰我們的觀念),並衡量對孩子們的公平性與因材施教的方式之後,到底執行的方式與結果如何,就不要太在意了。這也是前面提到的「寬心」。

做得好不好、盡不盡責是一回事,我們既不要求養育一個完美的孩子,也不認為存在著一套最好的方案;何況比較差的方案所塑造的孩子,不見得遜於其他方案下的孩子。父母就是這樣,雖然有一定的責任,但最終要認識孩子得自己去長大。只能鼓勵他們對個人負責,長成自己所期待、人家也不討厭的樣子。

每個家庭就是因為對這些事的想像與結論不同,因此才照顧出不同、多元而豐富的孩子。這也是我們並不喜歡照書養小孩的原因,當然有時參考前人經驗,並理解背後原因與機制還是可以省一些試誤的時間。只是,有些家庭很幸運,孩子個性類似,符合某一種教養法,在互相推薦、背書下增強了某些方法的光環;不過我通常很懷疑,是否有更多的家長執行特定教養法時,得到的是挫折卻難以說出口的沈默?

Boaz兩歲-5

如果我們期待自己的孩子有不同於他人的表現(不是優劣、好壞的差異,而是展現出自己的樣子,相對於集體生活中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陶土)、更多的包容與彈性,我認為這都需要從家長做起,當家長對待孩子時,越不以一種特定的模子去要求,越有彈性,容許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有一些摸索、繞路的空間,他們才有機會長出屬於自己的樣子,習得這些態度與技能。

人家說兩歲大概是小孩可愛的顛峰,之後會越來越難搞,究竟難搞是小孩的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呢(或著根本就不算是「問題」)我期待著未來的生活,也珍惜著現在的時光。祝Boaz兩歲生日快樂!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Boaz 生日
    全站熱搜

    YiL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