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蜜月相片沖洗-1

咳~嗯,整個8月不務寫網誌的正業,其實是跑去洗相片了。要在數千張快門中,挑選符合相本上限的270張值得沖洗的相片,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想當然耳也耗費了許多時間。要挑選欲沖洗的相片,花費的不只是一個人的時間,由於我和小五實在抽不出時間同時一張張檔案看過,這項工作只好分頭進行。雙方各自挑出喜歡的相片,縮小範圍後兩個人只要針對意見不同的相片做決定即可

說到底,2011年4月的旅行,一直到現在才洗相片,實在是拖太久了,也被幾個長輩催促好一陣子,只是在先後次序上,希望能先把需要高度記憶力的遊記完成,再來慢慢挑選沖洗的相片。沒想到遊記這麼一寫,也1年多過去了,在驚覺遊記、相片兩者都無法很快完成之下,才決定暫停遊記寫作,專心將沖洗相片一事解決。

紙本相片的魅力

照相技術的數位化讓新一輩的人們愈來愈少經驗沖印相片的過程,只不過曾經處於與前一個世代交替的我,經歷過打包行李時需要多帶幾卷底片、按下快門後不確定是否成功、有沒有模糊晃動的不確定感,沖洗相片,看著手中影像的實感,仍然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

在家用數位相機的畫素從2、300萬邁向4、500萬的時代,人們爭論著到底是數位檔案還是紙本相片才能通過時間的考驗。支持數位的一方認為,紙本相片會有受潮舊化的問題,即便印刷顏料改進,也不過是延緩問題的發生,更不用說一把火就能把相片銷燬殆盡;而數位相片則完全沒有失真的危險。

另一方也不甘示弱指出,數位檔案的永久保存是個虛假的宣稱,不僅會因為人為因素導致無法讀取,也會隨著載體的改變而失效。人為因素指的是電腦因為中毒而損壞、誤刪檔案或硬碟壞軌等因素,導致資料毀損;載體改變則例如舊型儲存媒介的淘汰,導致從前儲存於5.25吋、3.5吋磁片的資料再也沒機會讀取,曾經出現的MO、ZIP磁碟也從沒機會成為主流。

此外,數位檔案還有另外一個危機,便是技術進步造成老舊資料不敷使用。舉例來說,DVD普及之後,VCD畫質的影像就難以接受;藍光推出後,在螢幕上觀看VCD更是醜態畢露。回到相片來說,數位相片所呈現出來的品質,在這些年也有很大的改善,包括如何減輕低光源噪點,對焦速度與準焦等。我的電腦中還有過去30萬畫素鏡頭所拍下的模糊相片,和現在隨便手機就能拍出來的品質相比,已是天壤之別。也許目前的顯示設備根本跟不上畫素不斷加倍,但在Retina(視網膜)顯示技術、4K解析度標準正快速取代現有Full HD的情況下,未來還是有趕上的機會。

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撇開器材成本,數位相片的單張拍攝成本極低,很容易隨手按下快門,導致過於大量、重複、無意義的相片產生;這麼一來,真正具有紀念價值的相片反而被隱藏在這些大量的畫面中,在重複觀看的疲勞麻痺下,反而很容易錯過了。反觀收藏於相本、抽屜、鞋盒裡的老相片,只要拍掉上頭的灰塵,依然稱職的紀錄著過往的某個瞬間。

紙本相片不死,只是逐漸凋零。雖然近年來玩底片相機成為文青們的愛好,仍然改變不了沖印店一間間結束營業的事實;再怎麼懷舊、訴說著紙本相片的美好,這個時代畢竟過去了。連老媽得知我洗了200多張相片,都很疑惑的問,現在為什麼還需要洗相片?不都在電腦前看就好?

本來,「分享」是數位影像主打的好處,藉由檔案的傳送、社群網站的貼圖,我們能與更多人分享拍照內容、獲得回應,但是這種分享卻建立在每個人孤拎拎面對著生冷沒有感情的大小螢幕上。如果我說,分享應該是邀請心中真正重要的對象,與這群人擠在一起,透過說話的高低音調,比手畫腳對相片品頭論足,也許一旁還有點心飲料等具有溫度的交流,是不是太老派了?

每張只要2塊錢

很早就知道,在COSTCO沖洗相片達200張以上,每張相片(4×6)只要2元,相對於坊間沖印店,大概便宜了一半。我對於自己現在只有沖洗底片會跑一般沖印店,感到蠻悲傷的,明明就應該要更多的支持附近那間不斷分租出去,僅剩下1/4大小的沖印店,遇上大量的數位相片,我還是屈服於價格的優勢。

這個「個人的選擇」其實放到整個社會裡來看,是一種經濟活動衰退影響社會生活品質的悲劇。因為可支配所得不足,人們才會以追求便宜而非品質為優先考量,大賣場的出現也無形重構了人們的選擇權,在自以為有許多選擇之下,更多被賣場排除的商品,跟不存在一樣。於是大者恆大,歡迎來到資本巨獸世界。

我必須時常提醒自己,這個部落格的目的與我現在正在寫的是什麼文章,以免老是離題。

每張2元的COSTCO印相服務,曾有在北部COSTCO消費的網友指出,COSTCO使用Noritsu的沖印系統,而相紙較一般相紙為薄;不過這次在台南洗相片,檔案是送到高雄沖印,高雄是否用Noritsu的系統不得而知,但是相紙採用的是Fujifilm的Crystal Archive Paper,和Kodak的Royal Paper同級,算是還不錯的相紙。

通常洗相片的時候,我會指定使用珍珠面相紙,也就是一般稱為布面、霧面的相紙,最大的好處是不沾指紋,比較有質感,只是在色彩飽和度上略遜於亮面相紙。不過COSTCO除了使用線上沖印可以選擇相紙,拿檔案到現場去洗,只能選擇亮面相紙,沒能指定珍珠面相紙,是本次沖印最遺憾的一點。

挑選相片的難題

要從數千張相片中選出值得沖印的相片,會面臨幾個難題,我翻了一下最後洗出來的相片,舉4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1.以人為主還是以景為主?

照片內容總是脫不了人物照或景物照,同樣一個地方,到底該洗單純的風景照,還是盡量挑有人物的相片?有時候也是一件需要考慮再三的事。通常親友們會比較喜歡看有人物的相片,甚至紙喜歡看有人的照片,對於景物,常常因為自己沒有親身走過一遭,而不太能夠產生共鳴。

但是對於相片的主人來說,由於各個景點都是親自走過看過的地方,觀賞照片時,看到的不只是被相紙侷限住的部分,而是能延伸至相片外自己曾經走過的足跡,相較於只能藉由相本過過癮的親友,意義不太一樣。

蜜月相片沖洗-2

▲以這兩張慕尼黑市政廳前的相片來說,沒有人物的相片顯然構圖比較完整,但是瑪利亞圓柱被裁切了,有人物的相片取景較差,人也不好看,但是市政廳與廣場上的圓柱都入鏡了。到底哪一張比較值得洗出來回味?

蜜月相片沖洗-3

▲再以普連萊(Plönlein)廣場的合照為例,普連萊的特色是一條三叉路口,因為站了人,其中一條岔路及塔樓,硬是被遮住了,雖然人物很清楚,廣場的風貌只能腦內補完,特色也少了一大半。

當然,旅遊攝影總是希望盡量做到「以人帶景」,不過真的處理得好的相片,總是不太容易。尤其要拍攝兩個人的合照,在沒有自備腳架的行程裡,相機得交在其他人的手中,有人願意幫忙按快門,謝都來不及了,怎麼還能抱怨人家的技術不好?

2.需不需要兩人都來一張?

有一種情況沒有合照,但是兩個人卻分別在同一個位置上讓對方照相,到底該選哪一張也頗讓人傷腦筋,站在我的立場,當然選小五的;小五卻比較希望留下我的相片。

蜜月相片沖洗-4

▲蒂蒂湖上的提多號(Titus)遊船裡,我和小五各自在艙內窗邊照了張獨照,小五的相機顯然將測光與焦點放在我身上,窗外景色過曝,但是人物與艙內光影卻比較生動。我則是順著小五的凝視,讓視線引導至窗外的景色,力求這張相片洗出來後能「與小五一起遊湖」,所以保留了窗外的風景,構圖也比較標準。在有限的270張限制下,兩張都洗出來有點浪費,但是捨棄哪一張都可惜。

蜜月相片沖洗-5

▲還有一種類似的狀況,就好像廟口左右兩邊都要有石獅子,歐式花園中小天使都是成對出現。挑選在慕尼黑的相片時,晚餐喝啤酒是值得留念的事,不論是小五難喝的香草口味,還是我忍不住續杯的黑啤。但是在沒有合照的狀況下,一個人喝酒太寂寞,只好兩個人都洗出來了。

所以在外旅遊,風光景致多按快門之外,合照也是必不可少的;會不會洗出來是其次,至少有拍就有得選擇。

3.得另外後製裁切好麻煩!

自從拍照數位化之後,後製變得相對容易,最簡單的修圖莫過於「裁切」,裁切可以重新構圖、凸顯主題、去除不必要的雜物內容,因此我通常取景時對場景沒把握時,寧可稍微取大一點的景,若有需要,再利用裁切的方式抓出比較合乎比例的構圖。

當然裁切有其缺點,這篇心得也不打算談光學的問題,簡單來說,使用大景裁切,在畫質、景深與細節上都不如一開始就先構圖後再按下快門。不過做為應急,還是有其價值。

蜜月相片沖洗-6

▲說了這麼多,在這張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大合照上,我卻完全忘記裁切,照理講應該把兩邊多餘的背景裁掉,凸顯人物與背後牆上的少女峰鐵道100週年紀念旗才是。實在是相片選得太多太快,頭都昏了,忘記還有一些相片需要調整~

4.這麼呆醜的相片不准洗!

最容易引起爭執的一種相片,就是「這張相片裡面的我太胖了!」「這個臉好呆!」「這張醜死了!」這類的評語,然後一聲令下「以上通通不准洗!」結果那些看起來有點胖、天然呆、醜八怪的相片,在另一個人的眼裡卻是可愛到不行,非洗不可。

或是一張全無主題的相片,洗了浪費,但因人物的表情特殊,不洗又很可惜,也常常讓人陷入兩難的困境。

蜜月相片沖洗-7

▲小五在路上逛街,進了一間沒什麼好介紹的冰淇淋店家買了兩球義大利冰淇淋,瞧她吃得多開心!旁邊還有一張完全不知所云,只是剛好嘟嘴的好笑相片,也是被留了下來。

這篇關於沖洗相片的SP,不知不覺也寫超過3500字了,算是在8月的最後一天,交出一點作業。至於蜜月遊記的正文,就請再等一下下吧!接下來的Tag 08算是難得的短篇好讀版,應該很快就能完成!

arrow
arrow

    YiL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