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000保養-1

一月初,進廠進行1萬5000公里的保養,里程數接近1萬7000公里。由於這是第四次進場,已經沒有「前三次保養使用原廠機油免工資」的優惠,當然就自備機油,刪掉不需要的項目,一共花了1002元。自備的機油大約是1600元左右,也就是說保養總價約2600元。

從2019年開始,台灣SUBARU將保養里程正式由5000公里修改為1萬公里,養車的相關保養費用可以再降低,真是可喜可賀。

趁著這次進廠的機會,順便要確認兩個問題,首先是小改款後的Levorg內建緊急煞車自動雙閃燈的功能,但我從來沒有成功觸發,原本以為原廠預設會不會是關閉這項功能,但插上電腦檢查,此項功能已經是開啟的狀態,所以最大的可能是我作為優秀的駕駛者,煞車時間點抓得太好,未曾有過急減速至觸發雙閃燈的條件。也許未來會趁著在高速公路無後車的狀況下,重踩煞車試看看。

另一個可大可小的問題,就是在進廠前幾天,突然發生一次發動時車輛雖過電,卻訊號燈全亮,煞車維持重腳鎖定狀態,無法進行操作的故障。儀表版的Eyesight打叉,並跳出回廠檢查的訊息。當下連重按一次啟動按鈕熄火都無效,30秒至1分鐘後,再嘗試熄火才成功。

比較傻眼的是,插上原廠電腦後完全找不到這段時間的故障碼,維修部門的組長只能請我下一次若還有相同狀況,錄影並注意啟動鈕的燈號顏色。但至今為止,都沒有過相同的狀況,我也期待不會再有類似的情形發生,姑且就把該次狀況認定為電系異常,希望不會有什麼閃失才好。

15000保養-2

保養過程中,技師與行政職員都對我自備的0W-20機油有意見,甚至拍照存證,理由不外乎是渦輪車不能吃太稀的機油、渦輪車最好用5W以上的機油(譬如過去在原廠我都使用5W-30)……等說法,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幾個層面來談,但我也不保證自己的觀念最正確就是了:

1.Levorg(1.6L)出廠時油箱裡第一桶由原廠注入的機油就是0W-20,原廠手冊規範中也是優先指定0W-20,而5W-30、5W-40等號數的機油,僅是「相容」,而不是「推薦」。我應該聽從台灣技師、行政人員的說法,還是相信原廠手冊的規範?

2.0W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較好(通常也比較貴),但流動性較好並不代表真的「比較稀」(應該說比較不黏),最重要還是確認HTHS(高溫高剪切黏度)的數值,確認油膜是否足夠。然而黏不黏並不與保護性成正比,關鍵還是得看引擎的設計,黏度太低,無法提供足夠的潤滑;反之則無法順暢流動,兩者都會造成引擎多餘的耗損。

重點在於該怎麼理解「多餘」?引擎只要一發動,就是在耗損了,實在也沒必要太過計較些許不明顯的差異。舉例來說,一顆引擎若在不同號數下,使用的年限分別是18年與20年,有沒有必要為了2年的差距而改用某一種號數?車子可能15年就報廢了,引擎壽命18或20年根本就沒有差別。

3.有一些說法是,日本氣候與台灣氣候差異,高緯度比較冷,所以規範0W;但車輛到了低緯度的台灣,建議還是使用5W。我不知道為什麼,車商總是喜歡說台灣的天氣很極端,明明台灣的天氣變化與溫差,在全球的範疇下,是相對穩定的,不會有夏天40度高溫,冬天-10度下雪的情況,但包括溫差大的日本、更炎熱的阿聯,機油使用規範都沒有改變,偏偏唯獨台灣要恐嚇車主也是很奇怪。

4.相對比較有說服力的說法是,0W機油最大的優勢是省油,廠商推薦0W的目的是為了讓車開起來更省油,但可能是拿保護性差一點的代價去換來的。我同意這種說法,但即便是如此,我仍願意被廠商說服,拿差一點的保護性換省一點油的環保結果。理由同2,引擎壽命在今日車輛的使用年限上來看,都遠遠不是問題了。

延伸出來談的議題是,Levorg這顆1.6L引擎,在日本的推薦使用油料是regular(レギュラー),辛烷值約在90-91,也就是說用台灣的92汽油就夠了,但在台灣則要求使用95以上,推薦使用98。綜合一些意見是,92就可以了,但是95甚至98對引擎的工作來說,確有正面的提升(都市傳說是台灣的號數都虛報,92只有不到90-91;95、98也都「不足」,所以還是要加高一點,但這種無法證實的傳說還是暫不考慮)。

話說回來,就算加92,引擎運轉比較不那麼「細緻」,造成的損害可能會降低引擎壽命,這時又要回過來談上述2,到底該怎麼取得一個平衡,是每個車主自己需要去決定的事。

arrow
arrow

    YiL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